缅甸;果敢华人;民族学一、历史渊源、渊源

  新闻资讯     |      2023-10-09

缅甸果敢华人民族身份的民族学阐释

魏国彬 周 伦

[摘 要]果敢地区曾为中国的领土,果敢族是明末永历帝的官兵后裔。由于果敢地区为民族地区,清朝政府的汉族土司管理模式培育了果敢华人的少数民族认同,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这一认同意识又得到强化。并且,果敢华人最终凭借自身的政治军事力量在缅甸建国的历史机缘中发展成为登上缅甸历史舞台的少数民族身份。果敢族因而也成为东南亚历史上分化形成得最晚的少数民族。

[关键词]缅甸;果敢华人;民族身份;民族学阐释

一、历史渊源:边疆地区的汉族土司

果敢地区的华人能够成为果敢族,这与果敢地区的历史渊源分不开。首先,有文献记录以来,果敢地区就是民族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隶属于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先秦时代,果敢地区归属哀牢国管辖,并随哀牢国归汉。唐代,民族地方政权南诏管辖果敢地区。宋代,果敢地区则隶属于大理国永昌府的孟缠甸。元代,元朝政府在这里设置云南省孟定路孟缠甸 [2]P12。明朝疆域相当广大。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的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 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 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还设立了“威远营”,戍守边疆重镇。

华人在果敢地区喧宾夺主是在明朝覆亡之时。明朝末年,大西军拥戴桂王朱由榔,称永历帝,举旗反清。1658年10月,永历帝战事不利,经昆明、保山、腾冲,退入缅甸。“1662年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少数民族,吴三桂率清兵l0 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 [3]P88这些留在果敢地区的明末官兵就是果敢族的主体来源。另外,因商贸进入缅甸,或者是二战时期流落无依的国民党远征军老兵也留恋缅北果敢地区的这块宁静边土,果敢地区的汉族人口逐渐多了起来,超过土著民族而成为了这个地方的主体民族。

这里的华人之所以成为果敢族,关键原因是这里的华人出现了和内地汉族不一样的现象,这就是因民族地区而造就的汉族土司。正是因为汉族土司的世代因袭,这才给果敢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因素。明末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的汉族人杨高学移居云南大理。明末清初,其子杨映再次迁居到果敢地区,在隶属于兴达户部落的火烧寨落脚。1730年(雍正八年),杨映的儿子杨猷才被推选为首领,成为当地土司,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行使职权。1758年 (乾隆二十三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795年(乾隆六十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随着辖区范围的扩大,邻近部落纷纷请求保护,杨有根即将“兴达户”改为“果敢”。1840年 (道光二十年),在杨有根之子杨国华继承袭职期间华纳国际,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为杨国华向道光皇帝奏封,道光皇帝给土司杨国华颁发“世袭果敢土县令”封印。1874年 (同治十三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承袭父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拱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汉族的杨氏继承了土著民族的土司之职,最终成为地方势力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少数民族,统治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1]P71。尽管杨氏土司是汉族,但是却没有彻底被夷化。清朝政府为了巩固边疆的统治华纳公司客服,认可了他们土司职位的合法性,这与内地土司大多为少数民族做法大相径庭。汉族的杨氏成为世袭土司,这为果敢华人变异为少数民族增加了特殊的历史基因,为分化为果敢族奠定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进,汉族土司不仅没有被改土归流,反而被国际化,继续强化了果敢华人作为少数民族的历史影响力。光绪年间,清朝政府腐败黑暗,对边疆地区的主权管理逐渐弱化,甚至失去真正的事实管辖,这就给果敢地区脱离内地奠定了基础,为殖民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1886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1887年,英军北上木邦,木邦土司降英,果敢亦被列入木邦治内。尽管果敢土司被英国委任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但果敢土司仍坚持自己的独立自治性。1890年,英军进逼佧佤山,顺道占领果敢。英国殖民者利用果敢土司与木邦土司的友好关系,指使木邦土司劝说果敢土司投向英国。1897年 (光绪二十三年),中、英双方在北京签订《中缅条约附款》,正式将果敢划入英属缅甸版图。从此,果敢正式成为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的、风俗文化与云南镇康县相同的果敢华人就变成了英属缅甸国民 [1]P71。本应该改土归流纳入汉族统治的果敢地区却因殖民统治的侵入而转变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正式进入了异域他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轨道,一去而不再回头。这就给果敢地区的华人最终成为果敢族注入了少数民族的国际基因。

二、政治角色:缅甸建国的民族身份

由于果敢地区的华人长期与内地汉族隔离,政治联系与文化交往得不到强化,汉文化教育缺失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少数民族,最终导致汉族文化的意识形态无法取得主导地位,汉族的主体身份得不到强化,反而被漠视,因而果敢华人的汉民族认同逐渐被弱化,最终被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所代替。随着缅甸政治活动的渗入,长期脱离中原内地的果敢地区最终选择了少数民族的政治角色,以期提升果敢华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果敢华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

1947年2 月,在缅甸掸邦彬龙镇(Panglong),缅甸政府代表昂山就少数民族加入缅甸联邦问题与少数民族代表举行谈判会议。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文炳作为果敢地区的民族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并参加了果敢民族加盟缅甸联邦政府的签字仪式。通过这次会议,缅甸政府正式承认果敢族为其境内合法少数民族。这次会议达成的一个主要协定就是:各少数民族加入缅甸联邦政府,而联邦政府则保证少数民族的权利。这就是著名的彬龙协议(Panglong Agreement) [4]P29。1948年1月4日,缅甸获得独立,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第一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二杨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在缅甸首届国会中提出“果敢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的议案。此议案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宪法 [1]P71。1948年,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 [3]P91。

在缅甸的建国历程中,果敢土司以果敢华人的民族领袖身份参加缅甸历史上最重要的建国会议,成为缅甸历史上首次以果敢民族身份参加政治活动的民族土司代表。从民族政治来看,无论是从土司个人而言,还是从果敢地区的华人而言,这都是绝无仅有的。果敢华人第一次在民族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这是缅甸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不可能做到的。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华人,他们想进入中原内地的高层政治领域,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在民族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抉择中,果敢华人最终选择了有利于他们作为一个地区族群政治发展的道路——提升果敢华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果敢华人的地区性民族认同,在民族地区的历史博弈中维护果敢华人的民族利益,以少数民族身份踏上缅甸的建国之途。

正是在果敢华人主动追求分化的努力下,缅甸政府才有可能借机巩固这种扩大疆域与强化国家利益的成果。缅甸以建国会议的形式提升果敢华人的民族主体地位,以联邦宪法的形式确立果敢华人的少数民族身份意识,在果敢地区推行缅甸语教育以培育国家认同意识,努力隔断果敢华人与中原内地汉人的血肉联系,从而确立缅甸政府对果敢地区主权的事实管辖。而且,缅甸政府还借助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事实控制的先在优势,在中缅勘界当中赢得主动权,正式控制了对果敢地区的主权。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边界协议,中国政府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承认了果敢地区的最终归属,果敢地区被正式纳入缅甸版图,这实际上也就是确认了果敢华人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民族地位。

由于果敢华人在缅甸建国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民族角色,果敢华人地区性主体的民族地位和民族平等的政治地位在缅甸建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所以,以少数民族身份参加缅甸建国历程也就将果敢华人与中原内地的汉人、缅甸的华侨华人作了角色区分,使果敢华人由地区华人族群转变成为一个政治民族华纳娱乐,从而以少数民族身份走上历史的竞争舞台。总之,以少数民族身份参加缅甸建国历程是果敢华人演变成为果敢族的质变关节点。

缅甸特区民族掸邦人口_缅甸掸族_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少数民族

三、独立自治:果敢地区的民族斗争

果敢华人与缅甸华侨华人不同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少数民族,能够成为一个少数民族,还在于果敢华人拥有自己的民族武装,始终追求民族的独立自治。这是果敢华人以少数民族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条件。正是因为果敢华人拥有民族武装,凭借民族武装发挥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力量,坚持少数民族的独立自治,他们才有可能被他者认同为一个少数民族。

在缅甸建国之前,杨氏土司就拥有自卫队武装。果敢华人的民族武装正式出现于1942年。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并没有民族武装,只有一支20-30 人组成的腰挎弯刀的类似印度兵装束的“红包头”警察队伍,以维持社会治安和管辖司法。日本人侵占缅甸后,果敢的“红包头”警察队伍被改名为“自卫队”。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宣布参加抗日。后来华纳国际,蒋介石在重庆召见果敢土司杨文炳,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中国远征军打入果敢之后,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被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由国民政府配发枪支弹药。借抗日的机会,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空前发展,人数达到1 千余人,上百次参加对日军作战,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3]P90。

缅甸建国之后,果敢族与缅甸联邦政府维持了10 余年间的和平友好相处。但是,奈温军人政权建立之后,为了彻底同化果敢族,缅甸政府逮捕杨氏土司,撕毁和平协议。随后,杨氏土司兄弟开始组织果敢革命军,反抗缅甸政府的民族镇压。为了彻底打击杨氏土司的力量,缅甸政府扶持原土司自卫队骨干罗星汉组织自卫队,最终帮助罗星汉打败杨氏土司的队伍,建立了亲缅甸政府的民族政权。但是,不能代表果敢族民族利益的罗星汉最终没有被果敢族所接受,也是原土司自卫队骨干的彭家声再次组织果敢族的民族武装,开始打击亲缅甸政府的武装斗争。最终,彭家声打败罗星汉,建立了缅共政权。后来,彭家声又脱离缅共领导,与缅甸政府签订民族和解协议,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和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建立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脱离缅共领导的果敢特区政府虽然名义上隶属于缅甸政府,但是却以本民族的政党和民族武装为政治军事依托,建立的是具有独立自治性质的少数民族政权。

2009年发生果敢事件之后,果敢特区政府又蜕变为失去民族独立自治性质的亲缅甸政权。目前来看,缅甸政府似乎已经完全控制了果敢地区。但是,从民族政治的角度来看,如果缅甸政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民族矛盾,不能尊重果敢族的地区性民族主体地位和作为建国参与者的少数民族的平等民族权利,纯粹以武力来维护民族关系的稳定,而不是从科学的民族政治规律出发,那么,果敢地区的民族矛盾势必还会激化,乃至爆发民族战争。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安全与能源通道的角度而言,果敢地区的特殊地缘关系和与汉族的特殊民族关系也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关注,在不干涉缅甸内政的前提条件下,积极推动果敢族与缅甸政府的政治协商对话,力争双方能够达成民族和解,形成一种合理平等的民族自治的民族关系。

果敢华人之所以演变分化为果敢族,这是因为果敢地区多方面的特殊因素所决定的,是民族发展演变规律的必然产物。果敢地区多方面的特殊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出现民族文化渊源相通而民族身份不同、民族认同不同的民族现象。总之,民族地区汉族土司长期与中原内地隔绝导致的区域性民族认同的发展模式是果敢族形成的历史渊源,英国殖民统治对果敢土司的认可与民族身份强化是果敢族形成的国际因素,参与缅甸建国历史进程是果敢族形成的政治机缘,追求独立自治的民族武装是果敢族形成的政治军事力量。因此,果敢族的民族身份与汉族渊源并不矛盾。我们之所以觉得存在矛盾,主要是因为果敢族是东南亚历史上分化形成的最晚的少数民族,而且是从最庞大最有民族凝聚力的汉族分化出去而难以让人接受。

[1] 王士录.缅甸的“果敢族”:族称、来历、状况与跨国互动[J].世界民族,2005(5).

[2] 佚名.果敢:缅甸华人特区的前世今生[J].时代风采,2009(18).

[3] 梁缙云.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2).

[4] 王子昌.政治发展理论观照下的缅甸2009[J].东南亚研究,2010(2).

On the Ethnology Explanation of the Chinese’s Nationality Identity in the Kokang District of Myanmar

Abstract:the Kokang district was once the territory of china.The Kokang nationality is the descendant of officers and men in the Yongli Emperor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Because the Kokang district was the nationality district,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Han nationality’s chieftain in the Qing dynasty had cultivated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s identity of the Kokang Chinese.This identity consciousness had again gained the consolidation in the period of English colonial rule;moreover,the Kokang Chinese grow into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s identity to mount the Myanmar arena of history in the history chance of Myanmar founding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rength of politics and military.As a result,the Kokang nationality had become the youngest minority nationality to become divided and form in the Southeast Asia history.

Keyword:Myanmar;the Kokang Chinese;the nationality identity;the ethnology explanation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