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月1日拍摄的被封闭的缅甸仰光市政大楼华纳客服电话,院内停着数辆军车。 (新华社记者 张东强/图)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缅甸一直是一个荒远贫穷的小国,“缅”者,遥远之意。缅甸这个国名在汉语中就是遥远的边地的意思。清代所修的《明史》,就把缅甸列入《云南土司》,认为其“地在云南西南,最穷远”。
但事实上,古代缅甸是一个非常自大而且自信的国家。
中国皇帝认为天下所有土地都是他的,他是“天之骄子”,这本来已经是惊人的自大了。但缅甸的国王甚至相信他就是宇宙的中心。历代缅甸国王几乎都宣称自己是宇宙最高神毗湿奴、湿婆或是佛陀的化身。缅甸蒲甘王朝的江喜陀王自封为“王中之王,最胜自在者,强大的世界之主,乘白象者华纳公司网址,遍知的菩萨,未来成佛并救拔一切众生的人”。雍籍牙王朝时,国王也总自称为“王中之王”“最高之王”“宇宙之王”。因此,缅甸国王历来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被称为“水和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大地上一切的主人。
之所以如此自信,倒也不是没有原因,那就是缅甸历来是一个好战勇武的国家,而且一度确实战无不胜。
缅甸:曾是东南亚数一数二的大国
中国人可能不了解的是,缅甸历史上曾是东南亚数一数二的大国,曾经威镇八方。除了向南是大海无法逾越外,他们在各个方向上都曾一度所向无敌。
向东,他们为了与暹罗长期争雄,进行了持续229年的泰缅战争,双方共交战24次,缅甸曾先后2次分别于公元1565年、公元1569年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并最终于公元1767年,第3次攻陷阿瑜陀耶时导致了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城王朝的灭亡。
向北,缅甸与中国的元朝、明朝和清朝先后展开大规模战争。除了元朝时遭遇失败,其他时候,都是缅甸占了上风。特别是明代后期,东吁王朝完成缅甸的统一后,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边境战争。明朝战败,丧失了原来在缅北拥有的大片领土。即使是在清朝全盛的乾隆中期,缅甸和中国为争夺中缅之间的土司展开的四次大战中,中国三次战败,最后一次,双方战平。向西,1556-1559年,他们夺取了印度的属邦曼尼坡,后来又征服了阿萨姆。英国人占据了缅甸附近的尼格莱斯岛,雍籍牙大帝毫不犹豫,于1759年派兵登岛,杀死岛上所有的英国人。这就是著名的“尼格莱斯岛事件”,一贯强凶霸道的东印度公司也只好咽下这口气。1785年,缅甸大军挥师西向,吞并了阿拉干王国,从此与英属印度直接接壤。1817年,缅甸兰里岛总督致信英属孟加拉总督,奉缅王旨意,要求英国人向缅甸臣服,并且献上孟加拉,交纳赋税。英国人自然并没有如缅王希望的那样前来叩头。缅王大怒,决意与英国开战,计划先征服加尔各答,后吞并整个英帝国,并派自己的儿子去统治:
英国人竟敢……不来朝贡。……王军可直捣加尔各答,而进兵英国,以王儿为英国全境之总督。
1822年,缅甸名将班都拉主动出击,进攻内夫河口刷浦黎岛英守军。不久,英军决定全面反击,第一次英缅战争正式爆发。在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前,缅甸在与英国的战争中长期占据优势。英国人曾回忆说:“二十九年来,缅军常越界犯边,屠杀或奴役英人,破坏价值数百万罗比之产业。……间有数载,辄有一般特殊人物,自命不凡,趾高气扬,递英吏以函牍,其中充满白象金足等词句,命令印督速即来朝,俯身于宝座之前,哀求饶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历任总督常忍辱让步。”
第一次英缅之战,比后来的中英鸦片战争要难打得多。英国付出惨重的代价:四万名侵略军中,一万五千人暴尸沙场或死于疾病,全部军费开支高达1300万英镑。因此,第一次英缅战争被称为“英国军事史上打得最糟糕的一场战争”。
“弘扬佛法的正义战争”
缅甸为什么如此好战武勇呢?第一个原因是缅甸以南传佛教为政治基础。
一提起东南亚的这些“佛国”,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那就是这些国家应该都爱好和平,友爱平等。因为佛教的原则就是此生虚幻,所以要看破,不要执着,不杀生,不争斗。因此我们到东南亚旅游,看到遍地佛塔,家家有男子出家,人人见面合什为礼,就想当然地以为历史上这是一片和平平等之地。
事实如果说不是与此恰恰相反,也是相去甚远。
东南亚历史上一直战争重重,彼此争斗不休。比如同是信奉佛教的缅甸与泰国,就战争数百年,大小多少次,耗尽国力,民不聊生。
为什么呢?
因为南传佛教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佛教观念基础之上的。“君主的独裁统治是以神性原则为背景的,这是整个南亚和东南亚佛教国家政治观念中的共同性……。君主专制是中央政权同各地封建主斗争的必然产物,佛教在理论中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支持”。
王的地位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因为按照佛教业报轮同的观念,一个人所以能够在今世称王,乃是因为他在前生积累了惊人的善业和功德,所以能够在六道轮回之中,转世成为今世的王。其他人不能称王,是因为自己的业力和功德达不到。所以人们应该遵守现世的秩序,力修今世,以求来生。
佛教所宣扬的消极、忍耐、调和、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我们从吴哥窟的规模和精美,可以看出佛教社会役使民力是如何残酷。战争也是如此,南传佛教为国王间的征服战争提供了理论。
按照印度教-佛教的宇宙观念,国王要想增加功德,就必须大力弘扬佛法,也就是将更多的国家置于佛法的保护中,一个国王越是投入弘扬佛法的正义战争,他的业就会增加得越多,来世就越能享受更多的福报。
1760年4月,缅甸军队兵临暹罗阿逾陀耶城下,发布的文告就以佛法为依据:“由于贵国佛教不兴盛,我国的国王陛下作为将来的佛,前来促进佛教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暹罗国王要么献出象、马和王子投降,要么下令公开交战。”
所以佛法并不见得会导致仁慈。缅甸雍籍牙王朝采取种种措施,维护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孟云曾亲自下令,逮捕僭用金络头的人,剥下他大腿上的皮,贴到两腿分叉处。
“阿赫木旦”军国体制
缅甸好战武勇,另一个基础是这个国家长期实行军国体制。
缅甸实行一种类似中国“军户”的制度,叫“阿赫木旦”制度。阿赫木旦的字义是“承担服役的人”,这是一个亦兵亦农的组织,—般以50到100人为一组,平时耕种,战时出征。国王把首都附近最好的土地分给他们,平时不用纳税,战时又可以掠夺战利品。
这种体制的好处是,第一,重要的兵种专业化并且世袭,使缅甸军队具有很强的组织性、专业性和战斗力。第二缅甸地图 蒲甘,“阿赫木旦”直接归国王所有并指挥,军户社会地位高,经济有保障,能自备武器,战时能迅速动员。
19世纪初在缅甸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意大利传教士圣迦曼诺对于当时的缅甸军队曾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按他的叙述,“缅甸士兵一接到出征的命令就立即停下栽秧、收割以及和平时期从事的任何活动,到指定的地点报到,准备出征。他们把武器扛在肩上,武器的一头挂着铺盖、弹药、煮饭锅,另一头挂着米、盐和虾酱。……不用车辆、不带帐篷、穿着日常衣服。头上裹着作为士兵标志的红布条,开拔到所要去的地方……有时,战争延续到第二年,士兵们就在敌国土地上从事耕作,以取得足够的粮食”。
从蒲甘王朝到雍籍牙王朝前期八百年间,阿赫木旦军事组织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得到扩大和加强。因此,在东南亚,缅甸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国,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对外征服传统
缅甸国王和精英阶层视对外扩张为体现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国力稍有积累便要发动外战。国王和“阿赫木旦”的主要财富来源,都是对外战争的劫掠。因此士兵们都渴望战争,一听说要打仗都兴高采烈。
缅甸的对外征服是非常残酷的,大部分战争是完全掠夺性的,要抢的除了金钱财宝,还有人口。
公元1569年缅甸东吁王朝国王莽应龙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大城国王被迫向缅甸国王献出了四头佛教国家视为最珍贵的白象华纳公司客服,并同意每年向缅王进贡战象30头,白银300斤,丹老港的港税全部归缅甸。缅甸军队回国时,还掳掠了阿瑜陀耶一半多的居民,其中包括大批泰国工匠、手艺人、音乐家、舞蹈家和作家。“莽应龙到回勃固时,他的队伍以装载着金佛像的轿子和数百辆满载金银财宝的牛车为先导,接着是两千头大象和一队一队的骑兵及步兵。他自己则坐在泰国俘虏拉的敞篷车上,凯旋入城,接受人民的欢呼。”
公元1767年,缅军(这次是雍籍牙王朝)历史上第3次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并导致了大城王朝的灭亡。据史料记载,缅军入城后进行了15天的屠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焚烧王宫、寺院和民房,搜刮了一切能够抢走的财物,即便是贴在佛像上的金箔,也用火烧下来带走。暹罗宫廷中的金银、珠宝、器皿、经书被劫掠一空,文书、档案被付之一炬。两千多王室成员和大臣成为阶下囚,三万多工匠、艺人、平民被掳往缅甸。从此名城阿瑜陀耶被彻底毁灭,只剩下残垣断壁。
在中国明朝后期,缅甸东吁王朝发动的侵华战争前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使得木邦、孟养、孟密等地一片“残破凋敝不振”,缅军入侵所到之处,留下一片“白骨青燐”,以至数年之后“人犹切齿”。
英国人写的《缅甸史》,记载了大量缅甸军队的暴行。比如孟云“常斥部属无能,以焚毙全师为恫辞,且竞不异实行”。孟云用兵于暹罗,“行军之际,每有数百人手足捆缚,有如牲畜,以防逃亡。军队自上缅南下,无异于暴敌侵临,沿途蹂躏诸村。曾有美狄军一队,约一千五百人,行进较缓,元帅遣师惩之,途遇无罪之军一枝,杀其百人,缚四五百人,投入河中浅滩,潮至尽溺毙。”缅甸征服阿萨密后,“妇女怀抱婴儿,不能肩荷物件,则婴儿被夺,就妇前斩首,抛弃河中,余所目击之此种惨状,不下十二三次。”“被掳之人民,常被抽筋剥皮,灌油焚烧。……割人肉而啖,令垂死者睹之。……故缅人侵扰阿萨密七年而人口已减大半。”
缅甸征服阿拉干之后,“使各地头目均受缅国册封华纳国际,并遣军驻全境缅甸地图 蒲甘,然后班师。”此后“居民不特受暴敛横征之苦,即婴孩亦难免于捐税,且常被征奴役”。“三千子弟被征修建密铁拉湖堤,无一生还。”
结语:暴力与缅甸政治
所以古代缅甸人不但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更相信枪杆子里出财富。
缅甸虽然水土丰美,但是在历史上很长时期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劳动力严重不足。特别是下缅甸,很多地区几乎没有人居住。以至缅甸经常要靠战争来掳掠人口。
雍籍牙王朝贸易很不发达,主要还靠非常落后的以物易物方式进行交易。有些地方有货币,但是使用的金属完全不同:有的地方用金块和银块,当时的首都阿摩罗补罗和仰光的货币是铅块,而在土瓦和马圭,锡块也用作货币。《缅述》中说“市场不用钱,代以铅,或以盐、米”。
缅甸海岸线漫长,海上贸易条件很好,本来也有一定规模。但是它的海上贸易一方面主要是存在与印度之间的,另外发展非常缓慢,主要是缅甸统治者为了防备西方海上势力,维持国内稳定安全,和中国明朝一样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规定贸易的数额,经常下令禁止大米出口。
直到雍籍牙王朝前期,缅甸城市非常落后,甚至很少有城市。即使雍籍牙王朝的首都缅甸地图 蒲甘,也不过是“国王的军营”。
据18世纪到过阿瓦的中国人的记述,当时作为缅甸首都的阿瓦,“城内约有千余人家,住的都是竹房,缅王住的是瓦房。瓦房四角有塔四座,高二丈五尺。街上卖的是小烟叶、盐等物,其热闹光景,还不及(中国)内地的州县”。
虽然缅王并非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民族,却经常可以随意迁都,百余年间迁了五次。这主要是因为首都并非经济中心、工商业城市,只是国王及其军队的住所缅甸地图 蒲甘,可以随建随弃,迁来迁去非常方便。
重军事,轻经济,是缅甸的历史惯性。暴力一直是缅甸古代政治的重要推动力,对暴力的迷信是缅甸古代政治家的深刻传统,也为今天的缅甸政治发展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